郭台铭10亿购地据传曾是黄光裕卖场用地
时间:2009-11-04 11:17:32 浏览数:
郭台铭最近很忙,在三年万家门店进军内地3C及家电连锁卖场的新闻发布之后,又开始以重金在内地拿地。 据台湾媒体报道,重庆市解放碑闹市区最后一块黄金商业用地最近开始动工,当地业内人士指,该地块为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购得,预计成交价为10亿元左右,开发楼板面积为9万平方米。有消息称,郭台铭巨资置地的目的是为当地拥有的3C卖场“赛博数位广场”扩充做准备,赛博数位广场是富士康在大陆设立唯一涉足3C产品销售领域的卖场。 国内3C连锁市场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起来一批,倒下一批,国美和苏宁两强争霸的局面在这一两年内刚刚稳定。此时,备受追捧的郭台铭上下产业链“通吃”入局,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庞大的计划令人觉得鸿海像是在“放卫星”。 布局3C鸿海产业链式挺进 “他的优势是代工,没有家电连锁经验,不会对国内连锁卖场格局带来很大冲击。”昨日,国美内部人士表示。 郭台铭1974年创办鸿海,它涉及主板、手机、数码相机、台式机、电子书等诸多领域,已是全球第一大代工企业,索尼、苹果、惠普、摩托罗拉等均是郭台铭的大客户。2008年,鸿海集团以总营收超过2.3兆元新台币,成为台湾最大集团,其在内地成立的富士康集团已经做了内地7年的“出口冠军”。 近日,有消息指郭台铭10亿拿地为拥有的3C卖场“赛博数位广场”扩充做土地储备。巧合的是,这块土地曾被国美电器旗下的鹏润房地产开发公司争购。后来,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被捕入狱,整个开发计划随之搁置。这一信息如此令人关注,主要源于郭台铭已经喊出了“万家连锁门店”的口号,声称规模将远超国美和苏宁。 鸿海集团对外公告称,鸿海将依托旗下子公司广宇,利用其投资的3C渠道“赛博数码”进行扩充,目前,赛博数码在大陆有近40家店,是3C连锁卖场中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鸿海将与德国Metro Group(麦德龙)合作,双方将在2010年合资在上海开设第一家Media Market卖场。后者是麦德龙旗下欧洲最大的电子卖场,预计两年之内鸿海将与其合作在大陆开设超过万家门店。 上述国美人士表示,“美苏”格局在一级市场很稳定,鸿海想要在一级市场开门店并不容易,尤其是很多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已经被“美苏”占了,接下来鸿海可能会开展地方卖场的收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地方连锁明知不赚钱,有资金还是要开店,为什么?这是在给自己找退路,手里有20家店还是有40店,议价筹码是不一样的。” 除了开店,鸿海在9月还将索尼工厂90%的股权(包括3000名工人)、墨西哥液晶电视组装厂部分生产设备收入囊中。而且鸿海成为其“分销商”,部分产品将由鸿海负责制造与通路销售,索尼负责品牌与行销。 郭台铭曾说,建家电卖场的原因是,鸿海集团已分别在深圳、重庆设立了制造基地,夺取制造业老大位置后,将打通生产制造与终端卖场的产业链条,实现“重庆生产线%2B销售平台”的直销模式。 据一不愿具名人士介绍,国美苏宁也有类似这种模式,像一些外资品牌就将自己的空调、洗衣机、热水器之类的品牌交给连锁卖场经营,连锁找人做代工。 “美苏”淡然忙转型 鸿海提出万家门店的计划庞大得让业内质疑。有接近这两大渠道巨头的人士透露,“美苏”之所以态度如此淡漠,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判定郭台铭是在故作姿态,从而为其工厂赢取更多的代工订单。 对于鸿海高调扩张,苏宁昨日并未置评。安信证券分析师吴美萍指出,苏宁正专注于推进二次转型,具体包括采购模式变革,销售模式变革,启动并推进新的营销渠道即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渠道下沉,借助物流平台,全面向三四级市场推进。最终目标是通过采购、定价、促销和自营营业员、自建店面等实现真正掌控终端;通过自主经营、网络覆盖和能力提升,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成为更聪明高效的全国零售商。 为了推进这一转型,苏宁年初推出松桥小家电自有品牌;与惠而浦的合作从空调进一步拓展到热水器。还计划年底取消联营模式,代之以定价代销和经销的模式。年内深圳2家精品店将推出,类似百思买门店,定位高端。 “我们的财报显示,单店盈利能力在不断上升。”国美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经过前期的扩张,国美的门店资源已经很丰富,不急于抢购或者争开新的门店。在其看来,鸿海的高调进入和百思买当年进入中国的思路有些相似,“他们希望造势,也可能会有百思买收购五星等类似的动作。” 对于鸿海是否会成为一条“鲨鱼”,国美并不担心,“没有哪个企业肯花那么大精力一家家地开店,开到一万家。即使是收购,鸿海是台资企业,跑批文都可以跑断腿。” 世纪电器网CEO王治全认为,“郭看重更像是中国的商业地产,3C卖场万家店计划‘不靠谱’,因为即使把全国的地级市加上,也没有市场空间给这一万家店。”王治全表示,没有企业会不计成本地投入,如果鸿海真的希望在卖场方面做大,今年春节期间就该有所动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网编辑:栖凤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