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情 时尚界常任理事国
时间:2009-12-23 11:33:07 浏览数:
东方风情?话音刚落,也许夸张粗腰带、极度招摇的图案和金银织锦缎已经跳进你视线中——你是否会像Coco Chanel般愤然宣称:“这情况不能继续下去,我要让女人都穿上黑色!”确实如她所言,黑色制霸了T台,但东方风情却成为时尚界的“常任理事国”,时不时卷起一阵东方旋风。 本文来源:《嘉人》 今天的中国吸取西方的文化传统,靠点小窍门稍加改造,便又打制出一件光怪陆离的时髦产品。高新技术同不完善的社会体系互相冲撞,绽放出娇艳迷人的电石火花。就像王家卫影片《2046》所展示的那样——多种矛盾平行共存,散发性感的蛊惑力——这便是东方风情。 那边,时装大师们正以一种欧式的细腻情怀向东方元素脱帽致敬。这边,西方艺术家们早在几个世纪前就以痴迷热爱的态度,端端正正的将东方文化研究了个透彻。
东方美人神秘而鲜明的形象,是在19世纪末期走进西方世界的。当时东方绘画的盛行以及《一千零一夜》译文版的面世,就像一瓶打翻了的东方调香水,在当时引起一阵迷离东风。在Coco Chanel位于康朋街31号的故居中,便摆放着当年让她爱不释手的中国木屏风,而Claude Monet(莫奈)绘于日式庭院内的睡莲印象派油画至今仍让我们的视网膜一次次感动。 1909年,Ballets Russes巴黎首次公演大获成功,并以它舞台上带有东方元素的芭蕾舞戏服“哐当”一下震撼了服装设计师的小宇宙。当时崭露头角的Paul Poiret与另一设计师Callot Soeurs开始从这檀香木制成的“东方宝箱”中寻宝,从色彩、面料到剪裁,都是让他们兴奋不已的宝珠。很快,一场名为“一千零二夜”的豪华晚会成为时代的点睛之笔,在晚会上Poiret展示的印度和中国风格时装大获成功,维多利亚时期流传下来的各式碎花、皱褶与蝴蝶结,至此被东方珠饰刺绣与金银织锦缎所替换,缠头巾、穿刺绣和皮草滚边外套的优雅形象正式上岗,成为“the look of the era”。
得此一役,东方风情在西方时尚中“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基本确立。从上世纪30年代旗袍廓形的兴起,到50年代 Madame Grès把纱丽这一印度传统服饰融入时装,东西方风格的一次次完美联姻让人目不暇接。在世界大同的今天,我们看到在Hermes与Alexander McQueen在去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印度;而“小蜜蜂”John Galliano则最爱从各民族文化中摄取精华,麾下的Dior从2003年的中国主题到前年的东洋高级定制系列,无不以东方文化的瑰丽与深厚夸张感动了每一位时装人…… 在一张摄于1910年的Paul Poiret时装作品照片中,模特头戴头巾式圆帽子,身上穿的是饰有厚厚皮草滚边的东方线条大衣。而在John Galliano本季为Dior所作系列的T台上,当年佳人重返时尚第一线,连大衣上的印花形状都似曾相识——没错,Poiret正是Dior本场秀的灵感来源。在2009年秋冬,东方风潮再度袭来,却不再是简单地拣取旗袍与和服的设计元素。没有吓人的艺伎妆容,同样可以以东风媚人!
东方风情3大看点: ●皮草: 在众多东方风情关键字中,皮草可谓最能体现东方冷艳、奢华的绝代风华。John Galliano等设计师复刻了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手法,用皮草包裹袖管、大衣领口及下摆,手摇宝扇、在宫廷中帷幕中闲庭信步的东方贵族形象呼之欲出。 ●印花与织锦缎: 东方特色的印花图案与华美织锦缎,在一片暗沉的秋冬T台上开辟了一道古色古香的东方之路。Dries Van Noten的工笔拓印图案透出东方禅意,Carolina Herrera和Marni的牡丹织锦缎、Giambattista Valli敦煌壁画般的面料以及孔雀尾羽印花,更折射出东方瑰丽的华彩。 ●刺绣:
Paul Poiret
Elsa Schiaparelli Coco Chanel带着酸味地把她称为“那个意大利女人”,正因为Elsa Schiaparelli善于在时装之上把玩艺术的才气叫人妒意十足。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名门闺秀是在30年代时尚界引领风骚的设计师,乐于从达达主义中摄取灵感,超现实主义更是她最爱的“那杯茶”——无论是Salvador Dali还有Jean Cocteau都是她作品的直接灵感源泉(本季Dolce&Gabbana的作品便基于这几位巨匠的作品而诞生)。也许因为父亲是位东方语言学家,Elsa Schiaparelli以真金白银制成的丝线做出艺术品级别的刺绣作品,灿烂夺目,同时透露出浓郁的东方装饰风格。
Lanvin 因对宝贝女儿无以复加的爱,Jeanne Lanvin把她在帽饰设计上的奇思妙想运用到童装设计上,引来当时店中每一位母亲的羡慕眼光之余,也为她走上时装设计师之路打下基石。从1909年生产时装到今天,刚好踏入百年的Lanvin风格与精神已被“小胖子”Elber Albaz发扬光大,成为对时尚界影响深远的品牌。1914年Jeanne Lanvin被东方主义所激发,用别具东方特色的天鹅绒以及绸缎设计出充满异国特色的华丽晚装,比如从现存的一件珍品上便能看出明显的西亚灵感,浓郁的织锦缎上展示了金、铜、翡翠绿、波斯蓝的大片花卉图案,在浓郁深厚的紫色底子上更显华贵。 Gustav Klimt
张爱玲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张爱玲有一种仿佛能透视未来都市情感的眼光,她的才气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堪称中文文坛上最为传奇的女作家之一,“红玫瑰”、“白玫瑰”的比喻至今仍是谈情男女爱用的经典语录,《色·戒》的改编电影让华语影坛再次震动……香港文坛才女李碧华形容她是一口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她的一生,就像是一首读不尽、赏不完的清雅东方律诗。 胡蝶 胶卷中,她传统的东方美人形象倾倒了一代影迷,而现实生活中为保卫家园不遗余力,更让她的传统美态增添一份坚毅色彩。因羡慕蝴蝶的自由飞翔,胡瑞华以艺名“胡蝶”报考电影学校,做梦也没想到日后的“电影皇后”头衔会落在自己身上。1931年中国上映了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影片的大获成功使身为主角的胡蝶名气骤增,在随后接拍的《姊妹花》中她把性格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姐妹演得有声有色,堪称她的演绎生涯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啼笑姻缘》也是她主演的作品。抗战期间她坚守民族气节,还录制抗敌行军歌,爱国情操可见一斑。 宋美龄 这个中国女子曾被评选为“全美最受景仰的十大女性”之一,传奇的一生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她全名蒋宋美龄,人称蒋夫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走上不一样的路:宋美龄曾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到美国进行筹款活动,她流利的英文和优雅的言行不单使对方心悦诚服,更为近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美国听过她演说的人数就超过25万,更为中国争取到数十亿美元的抗战援助,在西方世界打破了东方女性逆来顺受的成见,树立了一个可敬而可畏的中国“铁娘子”形象。
自古红颜多薄命,阮玲玉这块温润的东方美玉也有着让人惋惜的一生。1910年诞生于上海的她自小出落得清秀美丽且热爱表演艺术,从《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神女》,一部部经典作品使她从无声片时代过渡到有声片时期,在当时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有着使观众“每片必看”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可是尽管事业成功,情路上却历尽曲折,夹在两个不懂怜香惜玉的男人中间,温婉而率真的她被逼无奈,于1935年自杀,在她25年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29部影片。银幕之上,她颔首低眉、一颦一笑的每个瞬间,最能把东方女性特有的水般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源: 网易女人 【本站编辑:Ap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