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发展

价格

¥1

数量

- +
(库存999999件)

分享至

  • 商品详情
  • 用户评价(0)
  • 商品名称:幸福家园发展
  • 商品分类:幸福导师1
  • 商品编码:58415

幸福家园感召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为提高人类幸福指数而努力!

幸福家园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是八正道?

八正道是指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八正道是四圣谛中道谛的具体内容。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佛:觉悟的人)
八正道最初是释迦牟尼佛针对婆罗门教、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的享乐主义而提出的修行方法。在他看来,苦行主义是对自我施加折磨,不会带来什么收效,而享乐主义沉迷于寻欢作乐的生活,更会通向毁灭之路。就此,他提出了不苦不乐的中道,就是八正道。

原始佛教十分重视这种不苦不乐的八正道修行方法,并将其列为道谛的具体内容。在佛教教义中,八正道就好像是盘旋直上的八个阶梯,沿着阶梯我们就可以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具体说来,八正道分别是:

正见
八正道的正见:正确的见解,就是对缘起论、四圣谛等佛教教义理解信服,并坚定不移地信奉。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有了正见,才能对事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外道的邪见,只有将正见作为基础,才能精进不懈地修行。
正思维
八正道的正思惟: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邪恶的欲念,生起正当的欲念。正思惟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舍弃执著或自私之心、慈善仁爱、无害,这些是修行的意志决心。
正语
八正道的正语:纯正清净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论,也就是不说谎、不谩骂、不诽谤、不恶语、不暴语,而使用友善纯洁的词句。
正业
八正道的正业:正当的活动、行为及工作,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一切恶行。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很难攀登的,一旦登上这个高度,就已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自制能力,修行的前景就会变得清晰、宽阔。
正命
八正道的正命:正当的谋生手段,就是按照佛教的标准来谋求生存的必需品,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
正精进
八正道的正精进:正确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臻于完善。到达这一阶段的人将完全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无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都能毫不松懈地按照佛法行动,从而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正念
八正道的正念:正确的思维,牢记佛法,念念不忘佛教真理。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我”的念头,只考虑世界的真相,不再执著于不如实不如理的妄想。
正定

八正道的正定:对佛法有坚定不疑的定见,专心一志精进的修行。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无根据的信仰和妄想,不再混乱与恐惧,身心寂静地修行。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朝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张载是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因此,这四句话又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

  宋神宗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后因其弟张晋反对变法获罪,张载辞职回乡,以讲学著书为生。张载重视《周礼》,其重视的向度或与王安石有别,但主张通经致用的立场则完全一致。他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甚至想把《周礼》关于“井田”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构想,在关中集资购田以付诸实施。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主要说的就是复周礼以开太平,但仕途不顺,才华抱负无以施展,只能讲学著书,造道家中。张载认为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理解为: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为天地立心”。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因此,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另外,张载在《诗书》一篇中说:“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所以,这个“立心”的“心”就是恻隐之心,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故而,“为天地立心”可以一句可以理解为社会确立精神价值。

  “为生民立命”。古人普遍认为“人之命,天注定”,个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但是,张载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因此,理学家主张要努力恢复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所以说“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恢复儒家中断了的学术传统,并且继承创新。

  “为万世开太平”。周公、孔子都提出过“太平”、“大同”社会政治理想,甚至到北宋的一些政治家也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都是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张载不但提出了要“太平”,还强调要“万世太平”,更是显示了他深远的视野和抱负:要为万世太平开创基业。

  张载的这四句话是在当时北宋王朝初定,国家四分五裂已久的现实基础之上提出的,当时的社会迫切需要重构社会秩序。张载提出的这四句话实际上就是从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四个层面对当时现实的点化。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旨在激励知识分子要学习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传统,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粤ICP备12034500号-3
Copyright 2008-2017 广州市华工电脑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指导: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 广东省财政厅 华南理工大学